從陌生到熟悉 "中國制造2025"任重而道遠
【文章導讀】 按照今年5月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所勾勒的戰略藍圖與升級時間表,我國從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躍升至制造業強國,只需十年.西森中國,,致力于成為推動中國向工業強國轉型的領導企業.
按照今年5月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所勾勒的戰略藍圖與升級時間表,我國從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躍升至制造業強國,只需十年。西森中國,一家專門制造精密計量儀器的高科技企業,致力于成為推動中國向工業強國轉型的領導企業,一直密切關注著中國制造2025。
“德國工業4.0注重整個產業鏈的設計與提升,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只是工業4.0的環節之一——工廠環節的智能制造?!?br/>
面臨的現實困境
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的現狀與德國工業的先進與成熟對比,未來很可能面臨一個制造業經濟增速放緩或者滑坡的尷尬。
薄弱的信息化基礎
中國政策導向下的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嚴重,各區域的的信息化程度也參差不齊,而中國制造業,尤其是傳統制造業的發展對于“兩化融合”原本就不夠重視,很多制造企業還停留在企業門戶網站的概念上,更不要談什么互聯網思維、互聯網+等概念。
有待改善的市場競爭秩序
目前的市場秩序混亂狀況得不到管控,制造業要想取得突破性發展是很難的。關于市場競爭,政府若不管或者管的不到位,就會像光伏產業一樣,投資產能過剩,補貼漏洞百出,虛假繁榮。
產品技術含量低,品牌價值堪憂
中國制造多數處于產業鏈的低端,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仍舊以加工出口為主要模式,而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東西仍舊掌控在發達國家手中,也就是中國制造缺乏必要的自主品牌。研發設計、品牌銷售才是制造業整體利潤的重點所在。
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雙重壓力
能源是中國制造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大而不強的中國制造帶來規模經濟效益的同時,伴隨著的是巨大的能耗問題,尤其是一些低端的制造業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時帶來的是嚴重的環境污染。
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結構不合理
中國制造業高級技能人才嚴重缺失,不單單制造業生產工藝上需要高級技能人才,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依然也需要高級技能人才。事實上不合理的人才結構已經成了中國制造業技術革新的瓶頸。
總之,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所描述的藍圖任重而道遠。西森中國,工業自動化領域中低調而沉著的一匹黑馬,始終堅持跟隨“互聯網+自動化制造型企業” 的國家意志。事實上,在中國經濟新常態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互聯網+”為傳統的中國工業自動化產業轉型升級與再造新生帶來了巨大的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