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森:實現"互聯網+" 中國制造業仍需打好基礎
【文章導讀】 西森?中國? 跟隨"互聯網+自動化制造型企業"的國家意志,利用國內相對優質與國際領先的互聯網力量,實現成為推動中國向工業強國轉型的領導企業.
過去幾年中,“互聯網+”的觸角已伸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得不說,“互聯網+”在個人消費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催生出一批電商巨頭以及O2O生活服務。
“工業4.0在中國有一個十分接地氣的名字——智能制造”,而制造業“互聯網+”的一個重要結合點和突破口就在于此。智能化是制造自動化的發展方向,是互聯網+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結果。通過實現前端信息化和后端工廠的整體改造,企業才能真正實現智能制造。而要實現智能制造就離不開工業的自動化,“或者說工業自動化是實現智能制造的必經之路”。
社會層面要建立統一的標準
“互聯網+自動化”最終將會實現人機互動、機機互動的智能生產方式,企業可以對整個生產流程進行狀態監控、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從而形成高度靈活、個性化、網絡化的產業鏈。然而,若想讓信息在機器與機器之間、人與機器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以及企業與企業之間彼此暢達無阻,統一的標準就不能缺位。它包括諸如更具兼容性的標準化零部件、標準化的通信協議等。
“實現互聯網與制造業的無縫銜接和融合,還需要先進的工業自動化軟硬件做支撐,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也是一個巨大的商機,誰能率先實現自主掌握中高端設備技術,誰就有可能享受最大的利益?!贝送?,高端智能技術人才的缺口也是制約中國高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國內的軟件技術能力仍落后于歐美工業大國,我們必須加速培養高端設備的控制系統開發人員,特別是數控機床、機器人等工業級系統軟件開發的能力,以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企業層面需補課進階
智能制造的實現不可能一蹴而就,對于怎樣來分階段、分步驟來逐步實施。目前,國內工業自動化處在局部對2.0進行“補課”、對3.0進行普及的階段。然而,我們看到很多國內許多作坊式的小工廠,甚至在內陸地區開發區里面的某些中型企業,生產計劃還是純粹依靠人工制定的,與供應商的溝通還有賴于撥打電話,因此與之談論互聯網+還為時尚早。
要讓生產計劃、訂單、圖紙等信息首先擺脫紙本和人力溝通、計算,使他們變成能被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數據;有了這些數據它才可被管理系統信息化;有了信息化和標準化,接下來就可以實現模組化;然后就是生產線的可視化,制造設備的可通訊化,產線信息的數據化;最后是運營環境的低耗化。以為國內的企業,自己首先應該認知自己處于哪一個階段。
未來重點:機器人和云服務
在過去的發展歷程中,臺達在基礎零部件、電源技術、網絡通訊技術、散熱系統等方面,有著相當深厚的積淀?;谧陨矶嗄甑闹圃旖涷?,同時在智能制造方面的領先優勢,中國對于制造業的“互聯網+”有著更為迫切的內在訴求。
相比傳統的機械傳動,電氣傳動在驅動領域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固定式的定位與移動方式正逐漸被市場淘汰,用戶更需要可以通過軟件設定實現的便捷應用。制造單元的功能與彈性是智能制造的基礎,而電驅動的運動控制必不可少。
面向互聯網+的大趨勢,要以產品軟硬件的模塊化和系統平臺的開放性架構來應對市場挑戰。而隨著設備硬件差異的縮小,軟件給客戶帶來越來越多的使用價值和功能差異,將決定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西森?中國 跟隨“互聯網+自動化制造型企業”的國家意志,利用國內相對優質與國際領先的互聯網力量,同時與“一帶一路”整體戰略結合,推動中國工業自動化整體產業的國際影響力,從而實現成為推動中國向工業強國轉型的領導企業。
經典案例 這些是您身邊的案例......
工程師感言
- 關鍵詞閱讀:
- 單晶硅壓力變送器廠家
- 單晶硅壓力變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