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森·中國分享:中國制造業如何才能突破現狀
【文章導讀】 新一輪的產業革命,智能化成為了制造業的轉型目標.為此,德國推出了"工業4.0"概念,美國則推出了"工業互聯網"概念,我國則將這一輪產業革命定義為"中國制造2025".
要正實現“中國制造2025”,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核心。那么,中國制造業究竟存在哪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西森對此發表一些自己的見解。
現狀:中國制造仍大而不強
首先,關鍵技術與零部件仍依賴進口。目前,中國積極進行整體裝備開發與制造,但這都是依賴技術或零部件進口。例如高鐵,雖然是中國自主制造,但部分關鍵零部件仍需從國外進口。數控機床、機器人、電機、傳感器等零部件或技術仍難以自主開發與制造?!爸袊圃臁比源嬖诩夹g缺口。
其次,中國制造企業缺乏系統化的質量管理。中國雖然是制造大國,但以組裝和分制造為主。也就是說,中國制造大部分仍然是為別人生產零部件或產品,那么,這些零部件與產品就必須遵照采購方的質量管理體系,中國制造企業必須要通過測試和認證。但恰恰中國最缺乏的就是系統的數據收集,及系統化的質量管理。
最后,中國產品缺乏品牌效應,難以以質取勝。中國制造業依靠組裝、分制造、低價格等難以走出國門,想要得到長期穩定的訂單很有難度。如今,客戶對產品質量、設備安全、以及生命周期服務非常重視,要滿足這些需求,不是做一次質量檢測就能滿足的,必須要有長期且完善的數據采集和質量監控體系。
達到國際水準,讓中國制造走出國門,僅僅是“中國制造2025”的第一步。中國制造企業還應及時發掘并滿足客戶的內在需求,不能僅僅跟隨前沿企業的技術、沿用他人的設計,中國制造業應重視創新和前瞻科技。中國制造企業普遍缺乏創新的信心,對國外技術亦步亦趨。實際上,只要有完善的質量體系和檢測平臺來衡量產品的安全性能和質量水平,這些“原創”產品就已經符合市場需求。
目前,權威公正的檢測認證機構提供的不僅僅是產品的檢測和認證,更是提供服務體系及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及服務平臺。在檢測認證機構的幫助下,制造企業可采用大數據和物聯網,隨時隨地參看任何產品的狀態,這讓全生命周期服務成為可能。這種情況下,制造企業不宜為了不同客戶而做各種不同標準和要求的檢測認證,而應與檢測機構結為戰略聯盟,利用檢測認證機構的測試方法和體系,通過產品和客戶需求的分析,彌補產品缺陷,并不斷進行升級與改進,真正滿足客戶與市場的需求。